最近,杨女士发现自己的脾气变得特别暴躁了。她总结,每次自己生气都是因为4岁的儿子,因为她叫儿子干什么事情,儿子总是听不见,于是脾气就上来了。
上周六晚上,杨女士叫儿子去刷牙,儿子却只顾着耍玩具。杨女士气得差点动手打人,后来才知道,原来儿子这叫“选择性失聪”。
妈妈几次叫他刷牙,儿子不回答继续玩耍
今年30岁的杨女士,家住渝中区嘉华鑫诚小区7栋。上周六晚上,一家人走完亲戚回家已经9点多。杨女士给4岁儿子多多洗完澡穿上睡衣,叫多多自己刷了牙就去睡觉,而她则去阳台给多多洗衣服袜子。
“等我洗完衣服,他居然穿着睡衣在客厅玩玩具。我又叫了几次让他去刷牙,他都没有回答。后来,我去厨房准备第二天的早饭,等我出来,他还在那里玩,气得我差点一巴掌打上去。”杨女士说。
杨女士从来没打过孩子,最终,这一巴掌也没打下去,但她嘴上怒吼着:“叫你好多遍了?你听到没有?”一边拉起多多就往卫生间走。
可能是杨女士拉得过猛,多多绊倒在地,哭了,横着眼睛对妈妈说:“去就去嘛!”
多多的态度,让杨女士很不舒服。“叫了他很多次,他就像没听到一样,还对我那样的态度。”杨女士说。
当晚,杨女士向丈夫郑先生吐槽,称自己不想管多多了,让丈夫来管。郑先生安慰她说:“孩子这么小,听不进去话正常。现在孩子这点事,你都受不了了,以后孩子上学了要你辅导作业,你岂不是更崩溃?”
这是选择性失聪过滤不想听的东西
“其实,我的性格一向比较温和,但最近一段时间,我叫多多做事可他总是不听,脾气就慢慢上来了。”杨女士说,除了刷牙,吃饭、睡觉、收玩具等,都要叫多多很多次,几次过后孩子仍然不听,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吼。
尽管嘴上说着不想管多多了,但也只是气话。后来,杨女士在网上搜索发现,多多的表现叫做选择性失聪,指的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个人的内心世界中,选择延迟性或者忽略性地反应外界世界。
后来,杨女士也听到其他年轻妈妈说过: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,孩子立马就看见或听见了。对不感兴趣的东西,无论家长怎么说,孩子都像是没听见没看见一样。
“多多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子的。我叫他刷牙,他却一直耍玩具。他并不是没听见,而是不想听不想去做。”杨女士说。
有一次,杨女士带孩子逛公园,多多要去走很窄的坎坎,无论她怎么招呼“不要上去走,要摔倒”,多多就是听不见。还有一次是在吃饭,她叫多多快点吃,吃了去练钢琴,不料多多吃得越来越慢也不说话了。但是,当父亲说起幼儿园游园活动的事,多多一下子就提起了精神来,话超多。
对此,杨女士陷入了纠结。她表示,都说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着不同的表现,但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都要发脾气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记者小调查显示:这种现象并不少见
你家孩子也有选择性失聪的情况吗?针对这个问题,记者采访了多位3岁左右孩子的妈妈。她们均表示,自家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。
梅梅(全职妈妈33岁):儿子上小学5年级了,以前给他说事,半天听不到,分分钟让我气炸。现在他大了,也就好了很多。
邓女士(餐馆老板31岁):女儿5岁,只要我一叫她收玩具就失聪,叫好半天她都不理会,自己耍自己的,硬是要我发飙了才收敛一点。但是,当她婆婆叫她把玩具收了可以看一会动画片时,女儿一下就听到了。
李女士(幼师27岁):我儿子4岁,整天都在烦他,叫不要做的事情他偏要去做,叫做的事情他就是“装”听不到,气死人。前几天带他去小区外面玩儿,叫他不要跑快了,不要乱跑,结果差点就跑丢了,还好后来他自己找回来了。
王梦(销售30岁):女儿3岁多,很多时候我给她讲话,她都像没有听到一样。我觉得还好,没生气。我遇到这种情况,就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。比如,她在耍玩具,该睡觉了,如果我喊她不听,我就说:我们去床上讲个故事吧——然后,我讲完故事,她就睡着了。
专家意见:家长要反思教育方式
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、亲子教育专家周小燕认为,当孩子逐渐长大,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之后,比较自然地就会出现一定的叛逆。选择性失聪,就是一个小的叛逆期。
周小燕介绍,这是孩子一个自然且短暂的过程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部分家长特别是一些励志做一个不发脾气的家长,就容易情绪爆炸。如果易怒的家长是照顾孩子较多的一方,另一方就应该多承担带孩子的责任,减轻大人情绪爆发。
周小燕表示,遇到孩子选择性失聪,易怒的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,为什么孩子总是听不到父母讲的话?
周小燕分析认为,孩子经常出现选择性失聪的原因,可能有以下几点:
一、家长总是强烈阻止孩子的行为,一个劲儿地对孩子说“不可以”,孩子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,继续装着听不见,心里想的是“我偏不”“叫我干啥我就不干”。
二、孩子耍玩具正投入,突然被家长叫去做其他事,孩子就可能爱理不理,甚至不回答。
三、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,但家长再三催促,比如该去睡觉了、快点去刷牙等。
专家支招:培养孩子的底线规矩意识
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、亲子教育专家周小燕建议,首先,给孩子下命令应该简单明确,培养底线的规矩意识,比如开始数数:“吃饭了啊,一、二、三……”。
其次,尽可能给孩子一定的缓冲时间。比如,在孩子耍玩具时叫他吃饭,可能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——遇到这种情况,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,让他再玩5分钟或者10分钟就吃饭。
再次,父母事先提出要求。比如快到吃饭时间,孩子还想多玩一会玩具,父母就要告诉他“只许玩10分钟”。再比如,遇到孩子出门就乱跑这种事,家长在出门前就应该告知孩子“出门别乱跑,否则今天就在家玩儿”。
最后,对孩子的要求,家长要尽量一起参与,比如“我们一起去睡觉了”等。